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三门峡阿舍利的年代研究进展

2020-07-14 18:12270

阿舍利技术是旧大陆人类技术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地理分布最广泛的史前文化,以两面或单面打制的手斧、薄刃斧、手镐等大型切割工具(Large Cutting Tools)为标志。阿舍利技术器物的生产过程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了较高的筹划和技术能力,反映早期人类大脑和手配合的灵巧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技术和智力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阿舍利石器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欧洲,在东亚发现的阿舍利石器相对较少。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在三门峡市的会兴镇发现大量的旧石器,其中部分石器后来经过仔细鉴定乃典型的阿舍利石器,包括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图1)。

三门峡阿舍利的年代研究进展

因此,确定其准确年代对认识阿舍利技术在东亚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敖红联合国内外同行,对三门峡阿舍利的年代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剖面厚103米,由上部的黄土序列和下部的河流相地层组成,遗址层位在剖面的92~95米。


磁化率和岩性结果表明上部的黄土序列包括了S0–S8,地层连续完整,没有缺失(图2)。古地磁结果表明该剖面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和松山负极性时上部的沉积,布容-松山极性界限位于L8底部,阿舍利文化层位于布容-松山极性界限以下~8米的灰绿色粉砂质粘土中,年代约0.9 Ma,对应深海氧同位素23阶段。

三门峡阿舍利的年代研究进展

因此,三门峡遗址出土的阿舍利石器比百色盆地的阿舍利石器早了约10万年,成为东亚中纬度地区早更新世晚期的阿舍利文化代表。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面貌的复杂多样,探讨欧亚大陆早期人类迁徙和阿舍利技术的传播过程提供了重要参照。


该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上(Li X W et al.,2017.Early Pleistocene occurrence of Acheulian technology in North China.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156:12–22)。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煤矸石的利用
   煤矸石的利用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的方法有煤矸石制砖,煤矸石制水泥,做工程回填材料等用途;间接利用主要

0评论2020-01-291284

煤矸石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队煤矸石等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厂矿企业,都在致力于固体废物

0评论2020-01-293938

镍钴硫化精矿的舍利特·高尔顿流程
本文主要讲述镍钴硫化精矿的舍利特·高尔顿流程。

0评论2020-01-2910110